所谓出生地(或祖籍地)起名法,就是指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地起名的方法。
这是古人起名的又一重要方法,也是比较普遍的起名手段。这种起名方法既简单又有一定内涵。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的简称、代称或出生地的特征,再加上适当的配字就组合成一个不错的名字。本方法并不拘泥于出生地命名,你如果不是在该地出生但你喜欢或向往这个地方也可以用该地名称作为名字。
以出生地的地名(或祖籍地)起“名”的做法可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初期。
我国历史上,有一部分姓氏是由国名、邑名、地名等演化而来。比如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的有一个孙子被分封在欧余山的南边,其后人就以欧阳为姓,表示是在欧余山之阳的家族。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就是借“西边之地”而名的。“一山有东西二村,多姓施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这是说,“西施”因西村姓施而名。还有另一种说法,称西施所住的苎罗村有条小溪,此溪将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施即指住在溪西边的施姓人家的姑娘。
以出生地为名字首选目标的,在近代也有许多。其中不乏着名的文人墨客,演艺大家。
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生于江苏兴化县,可他并未用“兴化”作名字,而是从该县护城河上的一座无名木板桥那里选中了“板桥”二字为名。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字的由来,就是借用了离家不到一里路的小驿站“白石铺”这一地名,起名白石。
众所周知,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他的姓名就是依乐山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两河而取。
着名作家老舍的大女儿出生在山东济南,老舍便为她起名为“舒济”(老舍本姓舒)天性幽默的电影导演谢添就是借地名而起名字的高手。他的名字就采用了借地名起名的方法。谢添原名谢洪坤。洪坤二字拼音字母的声母分别为H、K(hongkun),这两个字母合在一起,为一个躺着的“天”字。再加上他又是天津人,故起名“谢天”。根据“天”字的谐音,他取“添”代之,故成了“谢添”。
着名的电影演员陈强在为儿子起名字时,灵机一动采取了一种颇有预言色彩的手法。原来,他在1951时曾随中国艺术团访问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回国后,他的大儿子出世了,为了纪念在布达佩斯的成功演出,他为其长子起名“布达”,把匈牙利首都名字后两个字留给了次子,到1954年,老二“佩斯”诞生了。
着名女歌唱家关牧村,其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牧野村也简称牧村,是着名的“牧野之战”的旧址,以“武王伐纣,前徙倒戈”的历史事件而着称。
以某地的别称或美称而命名的也有很多。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的蒙语意思为青城,该市便有人以“青城”为名;包头誉称为“草原钢城”,昆明有“春城”之名。以孩子的出生地简称配以适当的有美含义的字来起名,效果则更佳。如我国排球女将张蓉芳的出生地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又名“蓉城”。“蓉芳”既点出了出生地,又蕴含着一种如生“芳华”、“美好”、“善良”的内涵。
全国有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几万个市、县、镇,各地出生的人都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以其出生地的地名或地名加某字的组合方式起名,如:李建鄂、王忆湘、郑皖洪、徐赣材、齐闽龙、郝银川、祝成冀、马卫津、刘福浙、胡望鲁、李豫、王增晋、齐昌穗……这种起名法的弊病是过于单调,造成大量重名。比如生在北京的,多以“京生”为名。魏京生,王京生……“京生”满天飞。假如能够在保留“京”字的基础上,多变出些花样来,那么就既活泼又不至于过多重名了。比方说,王怀京,赵京芳,张爱京。
与在大地名统辖的范围内,人口太多,弄得不好就很容易引起重名相比,若能以出生地的小村、小区、小街、僻巷甚至小溪、小山、小桥为名,不仅重名率则可大大降低。而且更有以如果在以省、市、县的简称里添加其他文字,就会做到不重名或少重名。请看下面的例子: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生于浙江义乌县丹溪镇,故以“丹溪”为名。
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因他家乡的一座山名--独秀峰。
近代学者吴承仕(化名虞小白),他的化名“小白”二字是借用了他的居住地--天津小白楼这一地名。
以地名再添加某些特殊意义的字共同作名字,也是起名的一种方式。
着名作家西戎,生于山西蒲县西坡村。抗战时期他投笔从戎,故选择出生地地名中的一个“西”字,再加上“从戎”的“戎”字而得名。
廖沫沙(当代作家)生于长沙,故取“沙”字入名。他很钦佩郭沫若的文采,故取“沫”与“沙”字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