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男女平等,妇女也堂堂正正有了自己的史字。女子结婚后不再改变自己的姓氏,称某某氏等。这标志着中国妇女已摆脱“嫁夫从夫”的封建夫权统治,被誉为是建国后汉族姓名最大的变化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广大农民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连名字也没有的贫苦农民,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劳动人民没自己名字的苦难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其四,姓名由复杂向简单化发展。过去,人们的称谓由姓、名、字号组成,如生于1864年的书画家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名、字、号一大串。如今,名与字合一统称名字,表字、别号已没人使用了,姓加名即为一个人的姓名,或两字或三字,既简单又明确,符合现代化生活节奏。
其五,用单独一个字命名比过去大为增加,由此引起的重名现象比过去更为突出。以前人们多用两个字为名,重名较少,现在的青少年多喜用单字为名,重名相当普遍,仅沈阳市一地,就有3000以上分别叫“王伟”、“李杰”的人。人们多喜爱伟、杰、英、华、明、志一类有气势的字,又以单字为名,一起名势必与别人撞车重名。
其六,人名用字的政治色彩由浓厚转向淡化。时代因素(政治、社会风气等)往往要影响到各时期人名的用字。建国初期,为孩子起名为“建国”、“建华”、“抗美”、“援朝”等特别多;1958年大跃进时出生的人,起“跃进”、“赶英”等名的不少;“文革”时期出生的孩子,受当时政治气候影响,名字中出现红、军、卫、兵、东、文等字的频率相当高,也有的为“破四旧”而自己改名为“卫东”、“卫红”、“立新”等。
如今,人们在为孩子起名时已注意到避免太浓的政治色彩,转向选择有气魄的字,如伟、海、波、涛、飞、毅、宇、锋、巍等;或追求新颖、脱俗,选用文雅、别致的字,如婷、磊、昕、璐、萌、淼、玮、楠、莹、蕾等。
第七,文化图中取笔名、艺名的,或改名的,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封建社会,很少有人改名,因为那是父母起的,动不得。如今改名的日见增多。在原有姓名之外,有的作家、记者别取笔名,有的演员、艺术家另取艺名,还有用化名、别名的,呈多元化趋向。
第八,少数中国人起外国人名字。近代中国由于受西方文化与宗教影响,有些人曾起外国人名字,如原清华大学有个留洋体育教授,就起名马约翰,笔者60年代上大学时还听过他的讲座。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批青年学生赴外国留学,国人与外国人交往增多,取外国名字的日见增多,如彼得、乔治、大卫、玛丽、安娜等。但他们仍保留原有姓氏,成为中西合璧式姓名。
第九,单姓四字名正悄然兴起。也许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影响,也许为避免重名现象,由父母双方姓氏组成的四字姓名正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据报载,山东省已出现单姓四字姓名2800多例,大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父母合姓加两字名;二是父姓或母姓名后面带一个三字名;三是以父母姓氏各带一个单字名组成。如中国女排老将曹慧英,丈夫姓殷,女儿起名为“殷乐笑子”。
上述变化趋势,有的是可喜的进步,如妇女有了自己的名字,姓名趋向简单等;也有的属演变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单字起名带来的重名现象等;这些演变可谓有喜有忧,评价不一。如何兴利除弊,积极引导它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已日益引起社会学家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