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与名是语言概念的识别标志
名与姓不同,如果说姓体现了一个家族的群体性和整体性,那么,“名”作为个人的特指,则体现了它的个体性和随意性。名字是为了交际方便而起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依社会的存在而存在。
姓氏对于人,一般随父母祖上而定,没有个人多少选择的余地,或选父姓,或选母姓;而名字则不同,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可选用父母祖上所定之名,可以自己凭喜好起名,也可请人给自己起名。总之,选取“名”,是每个人的特权,个人命名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作为公民个人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起名特权,要尽量使自己的名字文雅、悦耳、优美、贴切,不流于俗,以便更好地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有姓,履历表上要填姓名,名片上要印姓名,与陌生人交往要问“尊姓大名”。姓与名叠加在一起,才是一个人完全的语言概念识别标志。
名是一个人完全的语言概念识别标志的一部分,现代口语一般称作“名字“。其实,在古代“名”与“字”本来不是一回事儿。名是孩子初生时父亲给他起的,字则是长大成人时起的。二者的功用和使用也大有不同。古人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大意是说名是分别彼此的,有“确立主体”的功用;字是表示德行的,有“标志成人”的功用。同时,在取“字”以后,为了对人表示尊重,就不该再喊人家的“名”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孩子长大成人时举行的“冠礼”渐渐消失了,在冠礼上取“字”的仪式也就不存在了。不过,也还有人在名以外取字的.这种风习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比如孙中山取字逸仙,毛泽东取字润芝。解放以后一直到当代,很少有人取字了。然而,“字”的这方面的含义却保留了下来,与‘名”一起组成了“名字”这一合成词。因此,现在提到的“名字”,再不象古代一样“名”和“字”有所分别,而是一回事儿。因此,只对古代的“名”与“字”作为风趣的知识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