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思路的三种使用方式
以地名改名
国画大师齐白石拜师学艺时,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
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 !”但四字有些罗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
这种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或是父母还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主人自己难 以割舍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于是都以寄托思念为主来起名字,令人每每想起,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因此改名时,此类改名法不妨作为一种考虑。
妙想偶得改名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字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需要借助机遇和灵感。“ 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
改名也是如此,有时人们冥想苦思,搜肚索肠,终却一无所获,而有时灵机一动,却能“妙想得”地得一新鲜而有趣的名字来。
向人求赐改名
有许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文化低,对改名不内行;也可能求人“赐名”,图个荣耀吉利,或是以示感恩纪念,或是求人指点迷津,以觉悟解惑,或是为了立身行事的方便。
“赐名”者各个阶层都有,有皇帝圣谕钦赐,也有“金枝玉叶”口谕传诏,有私塾先生,有亲朋长辈,有传艺恩师,也有云游僧侣,有豪儒名士,也有刀剑行侠……
求人“赐名”的礼仪也更是多种多样。有的举家斋戒数日,然后设香摆案,布置酒,以待“ 赐名”者的到来;有的孩子降生去求名,孩子周岁去接名,有的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有的盛宴招待“赐名”者……
何坤求名于毛泽东而得“长工”;李隆郅求名于邓中复而得“立三”;刘大田求名于恩师而得“开渠”;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得草”……
可以这样说,求人“赐名”在古代由于人们对权威、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而在当今则是 对改名文化习俗的一种尊重,对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和后代前途命运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无论是对于那些才疏学浅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来说,都未尝不是件可行之事。
刘伯承元帅是在他曾祖父去世后出生的,家人初为他起名孝生,后取名明昭、伯承,既有继 承先辈之意,又巧用了汉语的宾语前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