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常识-姓名的结构意义
一个社会就是一个权力运作系统,一个权力关系网络,每一个人都置身于这一权力关系网络中,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置身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才成为特定的人。姓名,是人之标志,因此也就是人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或权力结构的标志。在此意义上讲,人的名字,不仅是特定的人类生命个体的指称,它更是一系列社会身份的象征。透过人的姓名,可以揭示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权力结构,我们把姓名对社会权力结构的这种揭示功能,称为姓名的社会意义。如《红楼梦》中就有护官符之说: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所谓“护官符”,不过是关于金陵“各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中谈到贾、史、王、薛(雪)四个大家族。这四姓都是本地的豪门大姓,有权有势,因此是惹不得的,如果触犯了四姓的利益,不仅官当不成,恐怕连小命都是难保的。因此,官场中人就把四姓的势力编成一个顺口溜,时时提醒自己,故谓之曰“护官符”。
社会权力结构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社会分类系统,它把人类按各种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各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总是通过其相应的符号体系得以体现或象征,姓名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社会分类符号体系。人天生就有不同的血缘渊源,并按各自的血缘聚合为不同的家族,人的姓名中的姓就是根据血缘、家族将人分类的符号标志,不同姓氏的人属于不同的家族,并因此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在宗法社会中尤其如此。同一家族中的人又有不同的分支,不同分支因其始祖的地位、权力不同亦拥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力,中国先秦时代姓名中的氏号就是按家族分支对人进行分类的符号标志。同一家族中的人随着世代的绵延又有辈份的区别,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中,辈份越高的人越有权力,其他位越高,辈份低的人不仅是他的子孙,而且还是他的臣民,中国农村姓名的辈份字就是按辈份对人进行分类的符号标志。
正因为姓名具有反映社会分类体系和权力结构的社会意义。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当人们互相打听对方的姓名时,其目的就不仅仅想知道那人是谁,而且还更想通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有何来头,是何背景,这一点在官场上尤其重要。可以说,在今日的官场和名利场上,姓名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来说,仍是向上攀缘的“护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