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族字辈排行来取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也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
排行取名,一般分为兄弟大小次序排列和严格的字辈 (族谱辈次)排列。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两者相同之处在于,按族谱字辈取名的人,从广义上来讲,都是一辈的,都是兄弟姐妹;两者的不问之处在于,兄弟排行是以孩子出生年月先后确定的,而辈次排行是未出生前,甚至是很早之前就已确定了的。
我国古代为了对兄弟排行加以区分,便以老大为伯(孟),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这种排行方式盛行了许多年,我们从许多古代名人的名字中都能看到这几个排行标志字。
汉代以后,由于伯、仲、叔、季只能为兄弟四人以下者排行命名,如果兄弟超出四人便受限制,于是有人又增添了大、中、少、长、次、元、幼、稚等字作排行用。一些古人名字中凡带着这几个字眼的,一般按用字所代表的意思,就知道他排行第几。
当代人虽然大多已不用此种方法取名,但兄弟姐妹中一般也喜欢选一个共有的字作为名字,比如像爱国、爱民、爱军或建国、建军、建英、建宝等。也有的兄弟姐妹都取单名,但名字选用同一偏旁的字以示同辈,如张瑾、张瑜、张瑞或陈笑、陈符、陈笛等。
不过,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排行取名法也就逐渐被冷落了。
唐宋以后,中国一般家族,特别是名门大族,普遍兴起了修族谱之风。他们为了使“人不忘本”,“知统系来处”,维护宗法制的嫡长继承制,对家族子弟以字辈排名非常重视。他们在为孩子取名时,同族兄弟采用同一字或同一汉字偏旁,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表示。所选择的字辈,是以方便记忆、表明区别、保持上下连续性和衔接性而确定的,这种命名方法,就称排行或排字辈。
以字辈命名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姓+字辈+名”的格式,不同姓氏和不同支派的人各自从本家族所使用的字辈谱中依次选用一字,作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
如毛泽东的名字就是按传统的字辈命名的。“毛泽东” 三字中“毛”是姓,“泽”就是字辈,“东”才是属于自己的名字。毛泽东的祖父叫毛恩普,父亲叫毛贻昌,侄子叫毛远新,四辈人的字辈相连,即“恩”、“贻”、“泽”、“远”。
湖南韶山毛氏字辈谱是:“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以此字辈谱论,毛泽东属于韶山毛氏的第14代。
受中国传统祈福求吉思想的影响,家族用于表示辈分的字大都由吉祥庆颂的字眼组合成“字辈诗”来表达某种意思,内容或是承先启后,或是光宗耀祖,或是继承祖业,或是寄托感情,或是倡导仁义道德等。如龙凤呈祥、紫气东来、五世其昌、忠厚继世、诗礼传家、光耀门庭等等。
如贵州织金阿弓、三塘一带的周姓和陈姓的字辈是:
天官赐福禄 国泰民安康
忠厚传家远 仁义道德长
富责荣华久 科学之世强
又如贵州施秉孙姓的字辈诗是:
国大正天明 胜强光秀文
少传富责永 忠昌必发登
在中国,以名字排行字辈最完整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历代封建皇室尊崇敬奉为圣人的孔子家族。
孔子家族因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一直注重子孙繁衍,人口继嗣,所以家族族谱也时常修订。
1774年,乾隆皇帝给孔子后裔的辈分字予以确定,一共有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杨
希字辈是孔氏家族的第五十六代。按三十个字辈,一直可延续到第八十五代。
1920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在乾隆皇帝确定的三十个字之后增续了二十个字: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排行字辈取名,一般都是像孔氏家族那样,即同辈第一字不变。当然也有以名字最后一字为字辈的,还有第一代辈字在前,第二代辈字在后的情况。有些家族按字辈排名更为复杂,如这一代双名,下一代就为单名,交替更换,单名就采用同一偏旁,如木、金、火、土、日、田、云等,使家族族谱得以相连。
按固定字辈取名,有一目了然的传承性,可以使子孙世世代代秩序井然地延续下去。这样既有利于人们讲究长幼辈分,有利于族人寻根认祖,有利于巩固和凝聚家族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一套秩序井然的家族组织系统,可以帮助社会秩序获得更好的稳定。
不过,以排行字辈取名也使取名的范围受到了局限。试想,一般最多三个字的姓名,让“姓”和“字辈”占去 一大半,这名字肯定会不大好起,而且大多也不能使用我们上述的那些取名方法。尤其是像孔、孟那样的大家族, 就更不好选字了。像笔者周围,就有好几位孟繁贵、孔庆福。因此,按字辈取名,更要注意名字雷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