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确实是这样,远古人类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如何通过自卫来保护自己,或者采集狩猎来维持生命。因此,那时人们还不需要用姓名来区分彼此。斗转星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人际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用一种标志把彼此区分开来。因此,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亦即我们在前面所介绍的“姓”。那么,在这一群人中间,也就是拥有同一个“姓”的一伙人中,彼此之间又该如何区分呢?于是,便又出现了每个人与其他人区分的只属于自己的标志--名。
说起“名”的起源,我们还可以从汉字“名”的本身去推知其最早的含义。“名”字是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的,对此,《说文解字》有这样的解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以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然而一旦到了晚上,彼此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
据2006年9月20日《北京科技报》报道,中国古代不易重名因为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号”,多个符号指向同一个人,可以使“重码率”极大降低。另外,古人起名字的常用汉字有近3000个,但现在只保留了不到500个。选择范围缩小到原来的1/6,但现在的人口却比古代增加了不止6倍!因此重名可能性大大增加。
由此可见,用常见的、能入名的汉字来起名字,很难避免重名现象。这不仅给名字的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不便,而且也给社会的管理部门在行施社会职责的时候也带了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