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名轩起名专家表示:姓的构成有不一样的历史进程,一样的姓未必即是一个来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的、地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此改变。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忌(“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以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宦官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即是以“三保宦官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本地的葛姓差异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序改姓“榜首”、“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可见,姓即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扬的那样奥秘和崇高。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自己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络,也许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妈妈难产的写实。可见那时有些姓名仍是很朴素的。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并因一起呈现的“字”而更为明白。“字”通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名“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即是“平”,“灵均”即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络。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一样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伐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即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斗极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干“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家李渔字笠翁。“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都是反义。古人的“名”、“字”通常取自古书古典,如: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有“非不伟其体干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三国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也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元末戏剧家高超(著有《琵琶记》)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明代军事家于谦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钱谦益字受之,则都是用《尚书》中“谦受益”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