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姓名,而且无论是在社会交往中还是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要使用自己的名字。如填履历表时,要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名片上要印上自己的名字;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白报家门”;在与朋友打电话时也要说出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见,名字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
名字除作为人际间彼此区别的标志外,还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功能。当父母为孩子起名字时,名字就已经开始被赋予了老一代对后辈的期望和无限亲情。现代年轻的父母喜欢为孩子起名“豆豆”、“咪咪”、“莎莎”、“妞妞”,其中就包含了许多对孩子的珍爱心态;过去的父母喜欢为孩子起名“石头”、“拴住”、“结实”、“狗剩”,同样表现了父母的一片爱心。
如果自己为自己起名、改名,那么所起的新名字也同样饱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寄托自己的志向和对自己的勉励、鞭策。唐代女皇武则天曾给自己起名为“瞾”,意思是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在成为农民领_前改名李自成,意思是大丈夫要自成自立、干出一番事业。
人的名字有时还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纪念意义。如新中国建立以来,人们起名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1949年出生的人起名“建国”;大跃进年月的人起名“跃进”;60年代初期的人起名“反帝”、“反修”、“向东”;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出生的人起名“盼盼”。上述这些,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人与名字的关系除上述几点外,值得一提的还是民族心态的反映。如民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这一习俗反映在名字上,是有些生了女儿的父母把儿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胎上,并通过女儿的名字反映出来。关于这点,有人讲了一则笑话,大意是说,一对夫妻接连生了五个女儿,仍想生个儿子,于是便为女儿分别起名为招娣、引娣、盼娣、想娣、邀娣,等生了第六个仍是女儿,只好打消了再生孩子的念头,起名“绝招”。这则笑话讲的当然是多年以前的情况,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名字所反映的民族心态是何等的清楚、直接!
总之,人名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密切,人名的作用广泛。弄清楚人与名字的关系和意义,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且为自己改名和为孩子起个好名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