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改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有条件的古人在取名时首先要祭祖,然后请族中有名望的长者,先行占卜,之后起名。
今天我们虽不用这些仪式,但在取名时,也应该认真严肃;改名,则更不能随便。
正名改名内含机变。古代虽未设置起名改名的专职机构,但却早就意识到了改换名字在某种情况下的必要性,这其中蕴含着“机”、“变”二字。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易经》的核心就是“变”。悠闲地坐在椅子上休息,前一秒钟的你和后一秒钟的你有没有变化呢?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在这一秒钟内已经不知出现了多少的生生死死;后一秒钟的思想也和前一秒钟的思想是不同的,不过微小的变化不易为人察觉罢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此刻流的水绝对不是彼刻的那个水;房子从建成那天起,也就是它走向毁坏的开始;瓷器从出窑的那刻始,也就走上了它的破碎之旅,谁能否认这个规律呢?
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变化的总规律是不可逆转的。但却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去调整它,至于如何去调整,那就要“善于察机”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善于审时度势,就是一个字“机”字。
《庄子》曰:“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旧唐书·李靖传》上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辞源》上说: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搞写作的人讲得文雅些,说是要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文人当然想得多一些,他知道这灵感有可能一闪而逝。
所以孔老夫子在研究《易经》时,不但强调“君子善变”,而且说“知机其神乎”,演绎成现代语言就是“抓住机遇”,战场上、商场上、市场上、乃至球场上无一不讲要抓住机遇。
可见人的一生中,机遇何等重要,若把机遇二字分开来说,“机”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遇”是被你有意或无意遇上了,机与遇都是不是静止的,这个已发动的“机”,被你遇上了,叫做机遇来了;但是你若麻木不仁视而不见,那么这个机不会为你而停留,就像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总是不停地运行,你要乘坐它就必须按照时刻表等候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否则就只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了。
改名或改名号,同样也蕴涵着机和遇,当朋友向你建议或你自己怦然心动想改一改自己的名字或公司名号时,应该就是“机”动了,是潜在的信息暗流涌动了;但你一时尚未找到起名的高手,这叫有机而未遇,机遇尚未成熟。反过来说,当你遇到了一位起名高手,或朋友向你介绍这方面的事例而你不以为然,不为所动,这说明你的“机”尚未发,死水一潭,枯井不能生波。
改名的“机”与“遇”都具备的时候,就是改名的最好时候。
有人就该问了,难道人人都要将自己的名字请专家测试、评点一番吗?当然不是。就比如房子好好的,虽然不是高楼大厦,却也可遮风挡雨,若不是必须的拆迁,何必要多此一举再去翻修呢?
但婴儿取名,就像设计一幢新的建筑一样,是一定要请专家的,如果仅凭借自己的见解来做如此专业的设计,那样的作品多半是难如人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