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及形成
姓名,是人的符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称谓。姓是表明某人属于某家族的字。简略地说姓,是表明家族的字;名是人本身特有的符号。通常所讲的姓名就是姓和名的统一体。
姓和氏有什么关系
人们常说:“以姓氏笔画为序。”姓与氏是联在一起的,表明和姓与氏等同,这是现今的概念,在前秦以前,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先秦时有着严格的区别。
姓和氏的发展和演变
在家族、氏族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生活一种游猎与原始游群状态中。没有确定的婚姻关系,也没有真正的组织。经过长时期发展,原始的游群发展成为一种较高级的形态,即母系氏族社会。在这种社会组织中,男子外出游猎,而女子则往往定居一方(与现代的定居概念应有不同), 从事采集生产。相比而言,女子的食、宿反倒有所保证;而男子则是饥一顿、饱一顿,成为“投宿者”。
由于男女没有一定的配偶,其子、女只知有母,母亲便成为后嗣惟一确认的尊亲。“古元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白虎通·三纲六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女娲为人类始祖之一。女娲人首蛇身。且曾因“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准南子》)。这一神话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人首蛇身,可能是蛇图腾的反映。这种经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子孙从母而为母系系属。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姬、妫、姒、姚、姜等,或从女旁,或含女字,绝非偶然。这种姓,是母系社会共同血缘关系的标记和见证。
在原始氏族的某一时期,有一氏族(或部落)从穴居和洞居中走出来,构木为巢。巢居是人工的产物,不同于利用自然天成物的穴居和洞居,应该算做一种“发明”。且巢居的环境比穴居和洞居的环境要舒适多了,自然会引起其它九画氏族的注目、羡慕和摹仿。这一首先发明巢居的氏族,便自称或被称为“有巢氏”。而第一个发明钻木取火的氏族,则自称或被称为“燧人氏。”
由此可见,原始氏族中的“氏”,与先秦时代的“氏”概念有所不同。当然,图腾氏族中的图腾标记,有的可能被传递下来,成为后来某一家族的姓氏;但更多的图腾标记没有被传递下来,其氏族后裔并没有将图腾标记引为姓氏。
上古的姓,源于母系,该是没有大疑问的。即便黄帝和炎帝是由于出生在姬水和姜水,从而得“姬”和“姜”,又从“女”旁和含有“女”,那么姬水流域和姜水流域可能就是姬姓母系氏族和姜姓母系氏族繁衍生活的场所。
黄帝以“姬”为姓,但却不称“少典氏”或“有蛴氏”,而称“有熊氏”和“轩辕氏”。这是由于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以后,又打败了才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然后驻在“有熊”这个地方(相当于后来的建都)。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在地而得“有熊氏”。至于“轩辕氏”,一说“轩辕”也是地名,《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轩辕之立,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还有一说,黄帝(氏族)因发明了以马拉车,而得“轩辕氏”(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为“轩”,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为“辕”)。这与“有巢氏”、“燧人氏”的来源类同。
炎帝以“姜”为姓,又称神农氏。《白虎通号》:“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耢,教民农作。”发明农业的氏族,被称为“神农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原始游群时代、母系氏族时代乃至上古五帝时代(父系氏族)的姓与氏,不同于先秦和现代的姓氏观念。那时不仅可分支,可以重新命名,就是姓也并非全由其后人承继,不像今天这样的姓氏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