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之龙脉形制所构成的吉地,又是中国传统文人墨客心际最理想的风景之地。风水由山构成的吉地风景,拥有两个层面的美蕴,即自然风景形成的层次和自然风景意象的层次。 好山与吉地构成的“山明水秀”、“日丽风和”、“天光发新”的景象就属意象层次;而好山形态层次的美蕴概括起来大体有雄、奇险、秀、幽、奥、旷等七种形式。其中秀、幽、奥在风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雄,在景观上表现为山体的高大耸拔。风水中对“雄”的要求只局限于祖山发脉处,要求祖宗之山要有气势,《地学简明》在论“龙父母胎息孕育”中说:“大抵龙之起身发脉处,必有高山大峦,诏之太祖,……直至将及结作,必要再起高峰,迥然耸拔,超异群山,诏之少祖。”又在论“龙出身”中说:“龙之出身乃祖山发脉,……吉者或横开阔帐而穿心出脉,或连起数峰而耸拔不凡。”
风水景观的“秀美”表现是山峦起伏,屈曲多姿,山体丰满,线条柔美,林木葱郁,生机勃勃。风水环境,特别强调“秀”,讲求山脉蜿蜒,起伏和缓,屈曲有情。《地学简明》在论“龙入首一节中写到:“凡观龙之美恶,只于入首穴后二三节、四五节内……审其龙势。若有起有伏,委蛇走弄,活动开闪,而头面端正,星峰秀丽,枝脚随身,……走马串珠……展翅飞蛾,种种贵格。”这里要求少祖山以下龙的入首处的山脉要“有起有伏”,逶迤绵延的山体形状要“头面端正”、“星峰秀丽”,或如“走马串珠”,或如“展翅飞蛾”并以此为风水中的“贵格”。这里体现“贵格”恰恰是风景中所要表现的“秀丽”成分。
风景中的“幽”,与幽深、幽静有关,“曲径通幽”是幽境的美意所在,通常给人一种超脱、逸世之感,有如世外桃源。幽境的静谧能使人修心养性,怡然自得。中国风水,认为幽境是“藏风”、“聚气”的好场所。中国风水讲究,后有靠山,左右砂山护卫,前方水口绕朝案之山蜿延而去;进入风水地的路径常是沿“水口”屈曲穿行,很有“曲径通幽”之感。幽境多居山林深处,风水中的阴宅(即葬地)的幽境意味最浓,《葬书》中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把深处山林、绿树掩映的幽静之地看作是上好的阴宅宝地。阳宅中的民居多因交通等缘故深处幽境者不多,历史上一些名士隐居住所的幽境美,事实上也影响了建筑,使得阳宅也追求形式上的幽境意味,如追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之地,讲求环境幽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