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习惯称相地为相宅。宅本是指活人的居所。人死之后也需要安歇长眠的场所,于是,宅又被称作死人的墓穴。相宅术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活人居所,二是相死者墓地。前者为阳宅,后者为阴宅。
中国风水实践考察山水、踏勘地形中的相地分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四个程式。
风水相地实践四程中的“觅龙”,说白了就是“找靠山”。 在俗语中,人们常用“找靠山”这个词来形容那种寻求强有力的人或势力作为依靠的行为。其实这个词原出之于风水。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凡有一定地位的官吏出门时或多或少总有一班侍从跟随左右,轿前有人擎着一把标志其权力的华盖,而两边则有手持军械的衙役为其喝道。他们缓缓行进,光彩夺目,显赫逼人,好不威风。有感于此种社会风尚,堪舆家们遂提出了“察砂”。在风水“察砂理论”中,“砂”指的是主龙(靠山)四周的小山、高地或隆起之处,它们因方位不同,而有着许多具体的不同。
观水,体现“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行,山防水去。故观水之要,以认龙察砂为准。”旨在“水口”, 山水本不分离,而水口和龙穴的关系比龙脉更为直接。所以,“入山寻水口”历来被堪舆家视做相地之要诀而遵行不悖。
中国风水实践的点穴体现在对陵寝、墓穴的实地定位堪舆,风水对于人的墓穴葬地,体现人的生死轮回意味,人是从母体的阴“穴”里生出来的。而死应回归大地之穴,则被视做新一轮的生。这是风水关于“穴”的文化渊源重要支撑,因此之下,作为寄宿之地的墓室,自然也应当叫做“穴”了。
因此,“点穴”风水文化的象征意义又与女性相连带,女性的外阴部形状理所当然的成为吉祥肉身葬境的地形定位参照。
在相地术中,特别是在阳宅中,如果有“凶祸预兆”,或者已经发生了不幸的事情,“风水术士”往往采取一些“挽救措施”,以便“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北国庾信在《庾子山集》——《小国赋》有“镇宅神以获石,压山精而照镜”。所说的“石”“镜”都是用来避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