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水”,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家喻户晓。但是究竟有多少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风水”呢?我想应该为数不多。很多人在听到“风水”二字时,便想到这是古代的一种封建迷信思想,认为相信风水的人很可笑、很无知,只有没有文化的人才会相信风水。当然,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风水是一种科学,是中国的一种民俗文化。在我看来风水是我国古代人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是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门学问,是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其中的风水学源远流传、博大精深,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在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选择、改变风水来实现。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风水学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的居住关系,也可以说,风水学就是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门学问。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最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风水学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协调和自然美。
风水古代又称之为地理合堪舆。“风水”之义,就是考察山川地利环境,包括水文、生态、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选择风水好的地方营筑城郭、室舍、陵墓等,其实质是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一般来说,风水是一种术数和技巧,即指导人们如何确定阴宅和阳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一系列主张与方法,以此获得好运的一门理论。
从本质上看,应该说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调整和改变命运的最高的玄学。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以及地球磁场方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