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城市是由聚落形成的。因此在介绍城市与风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介绍风水与村落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早在原始社会,便开始选择吉地聚居,由此形成早期部落,再形成村落。早期村落的选择遵循风水学原理,这一点有很多史、志和族谱中均有记载。
1.风水在村落的应用首先在选址
村落的选址也即对客观物质环境的取舍,可谓建筑的前提。中国传统风水称村基为阳基,在我国东南地区,风水师在建造之前勘查观测活动完毕,即确定村址范围并画出村基图,有的又称作地图、舆图。
2.村落风水的理想模式
中国传统风水认为,村落风水术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整个环境如封似闭。
风水术盛行于我国东南地区,从而使该地区村落的外部空间呈现出相同的模式,请看以下的一系列记载:
“蓬岛者,武荣以北这极陬也……四面皆岭,引基其上……大抵蓬岛据万山之上而福坪居正其中,势若太极之圈,形如莲花之心。双髻后插,钟昆前峙……且码山为墓苍特朝,而钟昆山则祠字为诸茔域俱向焉。”(福建晋江《蓬岛郭氏宗谱》序)
“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徽州《尚书方氏族谱》卷三)
“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基。”(徽州《弯里裴氏宗谱》卷二)
古人曾对这种空间模式用一首风水歌谣表达东南地区乡村选址中的特殊心理和浓厚的风水吉凶色彩:“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阳宅集成》卷一)
在中国古代无论普通平民还是文人隐士,抑或达官贵人,都有意无意地陷入对于这种理想风水模式的热烈追求之中。如著名诗人陶渊明墓及屋等,就是这种模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