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地是“精之所聚,气之所蓄”的地方,其自然景观常常因“灵气所钟”而显得“山水吉秀”,从而成为风景优美之地。这一点从古人在对风水地的选址时可以看出,如《衡阳宋氏六修宗谱》对宗母汤太宗死地的风水环境有如下描述:“脉发岣嵝,繇东北而西南,曲曲盘旋,到此十余里横结一伏地,狮子形。左右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护卫也;周围两三里俯视,旷野平平,而显拓于其下者,西林町也。山环水抱,重叠关锁,有墓筑于狮形额者,太君坟也。……”
《衡阳宋氏六修宗谱》中对李宜人在月形山的葬地的评述:“圆而有唇者,月形山也。……清阴,亭亭翠景,山吕之树木;振翼飞翔,鸣声上下,山中之禽鸟也;清流潺潺,山前之田亩也。”此风景地得到风水师的认可,即“相风水乾,验曰是山也。”
《汤氏五修谱》在记述“正冲三斗垅坟山”的风水环境:“白石当衡山之阳,左挹岣嵝,右倚石禀,面九峰而瞰蒸湘,……望夫楼居左若楼阁,白石峰居右若旌旗,……重峦叠嶂,环绕左右。……自白右而望峦头,有似仙人丽掌;自峦头而望大丘,有似美女照镜……葬于此,洵奇观也。”
中国传统风水对环境的追求尤其重视对风景的追求,优美的风水地本身就是优美的风景地,明十三陵,清东、西陵,形局上极合风水原则,而实际上又是上乘的风景胜地。
风水地所以成为风景地,是因为风水强调“钟天地之灵气”、“感日月之精华”,追求形局极佳的“藏风”、“聚气”之地,所以在外部景观上常常表现为发脉耸崎,起伏逶迤,重峦叠嶂,林壑优美,山抱不绕,左侍右卫的“山川吉秀”之地。同样的道理,许多环境优美的风景之地,因其山明水秀,景观幽美,很有钟天地之灵气”“感日月之精华”的造化结果,因而也是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