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美学为堪舆家相度山水的主要理论指南:而且有时也被山水画家所借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导山水美术创作的功能。
如明代书画大师,“华亭派”的首席代表董其昌,曾并将风水理论移用于文章评论:“青鸟家专重脱卸,所谓急脉缓受,缓脉急受。文章亦然,势缓处须急做,不令扯长冷淡;势急处须缓做,务令纡徐曲折。不得埋头,勿得直脚。”并说:“吾常谓成弘大家与王唐诸公辈,假令今日而在,必不为当日之文。第其一种真血脉,如堪舆家所谓正龙,有不随时受变者。其厅取之于机,其正取之于理,其致取之于情,其实取之于事。其藻取之于辞。”(《画禅室随笔》)
清代画学理论家笪重光也曾化用风水理论以述画理,其所著《画筌》中说:“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村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张又一伏,山欲动而势张……山从断处而云气生,山到交时而水口出。”又说:“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预定来源。择水通桥,取境设路,分五行而辨体,峰势同形,谙于地理;象庶类以殊容,景色一致,味其物情。……云里帝城,山龙盘而虎踞;雨中春树,屋鳞次而鸣冥。仙宫梵刹,协其龙砂;树舍茅堂,宜其风水。”在《画鉴》一书中,笪重光就告诫山水画家们,着墨之前应先谙风水之理:“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预定来源。……峰势同形,谙于地理(即风水)。……仙宫梵刹,协其龙砂;树舍茅堂,宜其风水。”在谈到山势的绘画处理时,笪重光更强调借助风水之理来表达山的神韵,他说:“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村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山欲动而势张。”
在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很受山水画家的重视,怎样画出的山是有气势的山,什么样的山是理想的居住之山,等等,画家与风水的判断标准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必然导致山水画家对风水理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