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其中就包含了风水美学的哲理。
智者为何乐水?“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之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主,国家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仁者何以乐山?“夫山者,恺然高,……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雨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飧: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也。”(《尚书·大传》)
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中,看到与“智者”、“仁者”相似的性情和品性,故而产生“乐”的情感。
在审美要求上,阴阳二宅基本相同,此二者之间的唯一区别之处仅在于地基的容量大小有所不同。“若言阳宅,何异阴宫,最要地势宽平,不宜堂局逼窄”(《雪心赋》)。“(阳宅)来龙大势亦与阴宅不殊。唯是到头形体格局有异耳。夫阳舒阴敛,自然之道也。故曰:阳来一片,阴来一线,阴非一线不敛,阳非一片不舒,是以阳基入首与阴穴殊形;阴穴场多取格局紧拱,入首处专以细巧为合法;阳基则不然,所重在局势宽大,落气隆重,水城汪洋,或环抱,或倒命,或朝来绕后,悠来扬去,湾曲缠护,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数十里外,大者在二三百里外。……大都阴之所钟,本乎一线,其气不可以普被;阳之所萃盎乎一方,其气冲融,故能小大涵濡,群物蒙化,毓秀于人,其何不则乎?是知阴阳之精,其凝一也;贤才之产,有风气焉!”(《葬经翼》)
阴宅和阳宅的审美原理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穴场容量有异:阳宅穴场阔大,地势宽平,可容十家百家千家万家,而阴宅穴场则相对狭小,仅可容数人到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