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风水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选择居住地的方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最佳的天地自然方位,以获得良好的建筑环境,正是基于这一原理,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辨方正位”。这种选择自然方位的做法,早在神农氏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炎帝神农氏始课功定地,置城邑,设陶冶。”(《古今图书集成》)“神农氏……于是辨方正位,经土分域,乃课功定地为之城池以守之。”(《路史》)中国历代的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都非常重视风水理论中的坐向方位。如在《大清会典》中曾明确规定:“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位、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风水理论中的方位系统,又有自然方位与文化方位之分。其中,最基础的是天地自然方位系统,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是各种易学文化方位系统。在实践中,两者经济是相结合而使用的。在天地自然方位系统中,有天文、地理、气象、季节、阴阳等诸多类型的方位系统,其中天文方位系统又包括三垣恒星方位系统和二十八宿方位系统。
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可以看到很多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坐北朝南原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验证。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